刘玉亮:杏坛育英识栋梁,匠心筑梦谱华章——郴雅高级中学教师风采(十七)
发布日期:2025-04-25 15:53:04 点击数:64
刘玉亮,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,中学语文高级教师,郴州市骨干教师,苏仙区骨干教师,县区级优秀教师,湖南省高考阅卷优秀阅卷员,现为郴雅高级中学教师。
刘老师长期在湖南省示范性高中郴州市二中执教,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多年,带过十余届高三毕业班,深谙高考之道,所带班级成绩总是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,有学生亲切地称她为“高考专家”:对于刘老师来说,这一称谓实至名归。
几十载的高中语文教学历练,形成了刘老师“严谨、务实、和蔼、高效”的教学风格,这既是刘老师广受学生欢迎的“秘诀”,也是她高考制胜的“法宝”。
厚植课堂:以文化人,助力学生腾飞
走进刘玉亮的语文课堂,亮点纷呈,让人流连忘返。
古诗文教学,她注重点面结合,收放自如:字词句章,如数家珍;巧思佳构,细细品析;主题思想,凝练概括;现代文教学,她注重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:文章结构,条分缕析;表现手法,触类旁通;人物分析,有理有据;将家国情怀、文化精粹、时代脉络、人文追求、时尚潮流融入课堂。
刘老师还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“提分策略”,即“三结合”原则:将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有机结合,让学生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涵养人文素养;将文本解读与思维拓展有机结合,引导学生深入思考,拓宽思维边界;将应试能力培养与核心素养提升有机结合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刘老师历年所教的毕业班,高考语文成绩总是屡创新高,众多学子成为高考的佼佼者,走进了“985”、“211”等名校,更有多人成为全国排名前4高校的翘楚。
追求卓越:悉心育才,托举后生成功
几十年来,刘老师始终坚守教学一线,教学之余,笔耕不辍。她吸取传统教育精髓,学习前沿教育理论,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研究,认真总结教育经验,不断创新教学方法。她先后在《中学语文教学》《语文报》《文学教育》《考试指南报》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了《用“创新”与“审美”打造高中语文教学》《逆向翻译——破解文言文翻译难题的尝试》等多篇论文,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为语文教学开拓了新思路。此外,她积极投身省级课题《高中课改理念下的教师成长研究》,深入探索“大语文”教育模式下语文教师的成长路径,主张通过跨学科整合、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。同时,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“少年向上,真善美伴我行”、“经典诵读大赛”、“郴州文化采风”等丰富多彩的活动,践行“大语文观”,经她指导的学生,有三十余人次获得过国家级奖项,其中,她指导的扶灵等多名学生获得语文报杯作文竞赛全国一等奖、二等奖;她指导的学生李慧骏在2015年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“少年向上 真善美伴我行”活动征文比赛中,荣获中学组全国特等奖。
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,她积极践行“青蓝工程”,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。通过示范课、集体备课、共同研究课题等方式,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,2024年底来到郴雅高级中学后,她担任了三位年轻教师的导师,让他们受益匪浅。
师者仁心:春风化雨,矢志立德树人
陶行知的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一棵草去”,一直是刘老师从教的座右铭。她常说,教育是心灵的碰撞与滋养,是“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”。
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余,刘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,在前行的道路上,一个都不能少。她坚持与学生一对一谈心,无论是他(她)们学业上的困惑,还是青春里的烦恼,她都会耐心倾听,用心疏导,润物无声。2014届有位陈姓学生,因父母感情问题成绩一落千丈,刘老师察觉到异常后,主动找这孩子谈心,了解情况,安抚情绪,及时沟通,纾解困惑,这孩子终于重拾信心,还考入了重点大学。临毕业,这孩子还专门送刘老师一句话:“刘老师的关怀像一盏明灯,照亮了我最迷茫的时光。”这样的留言,在学生们的毕业感言中屡见不鲜。
大道至简:工作之余,腹有诗书气自华
工作之余的刘老师,又呈现出别样的人生。
刘老师的业余生活,简约而充实,读书,品茶,养花,成为她生活的“三部曲”,让他的生活充满了书卷气和文人味。她说:“语文教师要有‘文人筋骨’,对优雅生活的追求能让人永葆美好。”大概正是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沉淀,让她在教学中始终充满激情与灵感。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染霜,刘玉亮老师将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三尺讲台,以赤诚坚守教育初心,以教学推动学科发展,以文化浸润学生心灵。
如今,她在郴雅高级中学这片教育沃土,秉持学校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,为学生多元成长铺路”的育人理念,正像她的名字一样:如一方剔透的玉,润泽着学生的心;像一束明亮的光,照见着学生的路。
上一条: 没有了!